博物館如何為科學說故事?——林怡萱|科仔七分熟
科教館〈聽水的故事〉策展人林怡萱從歷史開始爬梳,從拉瓦節優美精細的儀器,到哈佛大學博物館收藏的847種玻璃植物標本,都是科學力與美的呈現「如果我們能有科學家的心,又有藝術家的眼光,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一定...
Search
科教館〈聽水的故事〉策展人林怡萱從歷史開始爬梳,從拉瓦節優美精細的儀器,到哈佛大學博物館收藏的847種玻璃植物標本,都是科學力與美的呈現「如果我們能有科學家的心,又有藝術家的眼光,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一定...
「其實,某些情形下,睡覺的時候你是醒著的,醒著的時候你是在睡覺。」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、同時也是Pansci專欄作者蔡宇哲老師,用七分鐘挑戰了大家對傳統「睡覺」、「清醒」的二分法。文字摘要:...
電影〈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〉中的動物,到底哪些是電腦動畫呈現,哪些又是栩栩如生的戲偶?幕後的操偶師、動物造型特效組的李佳懷導演現身說法,跟你分享螢光幕前看不到的製片細節。文字摘要:http://pans...
「開放吧!科學」-科普與新傳媒論壇:http://open.pansci.tw/opensci/#a 吳俊輝教授在專題演講中呼應「開放吧!科學」,分享幾年來他參與國內科學研究及科學教育的心得。文字摘...